“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涉嫌违法”,大学生被吓倒了吗? - 校园趣事论坛 - 校园内外 - 小轻秀场

“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涉嫌违法”,大学生被吓倒了吗?

前段时间,一则关于“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涉嫌违法”的消息引起不少热议,起因是有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看到了“应当刻苦学习”的字样,不少网友在抱着娱乐心态转发的同时也在询问,按照法条的规定大学生学习不刻苦真的涉嫌违法吗?

也有网友为被“吓倒”的大学生“压惊”:莫怕。

对此,律师表示这样的规定意在鼓励高校学生将刻苦学习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努力践行并遵守,但即使学生没有履行这项义务,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北京青年报3月12日)

那么,究竟怎么看这一法律规定,以及现实中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呢?

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刻苦学习,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也正是存在学生不刻苦学习的现象,“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涉嫌违法”也就引起热议。虽然有部分参与讨论者,是以娱乐的心态讨论这一“法律问题”——你不努力学习,已经违法了,可法律似乎也管不了不刻苦学习——但这个问题,其实是颇为严肃的,即能不能靠法律规定来解决大学生不刻苦学习的问题?怎样在大学的具体办学中,做到每个学生必须刻苦学习?

在笔者看来,大学生不刻苦学习,虽然从法律条文看,并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其实,落实法律对大学生“应当刻苦学习”的要求,是需要完善高校办学管理制度的,在大学培养人才时,要严把质量关,建立淘汰制和退出机制,不努力学习完成学业任务,达到学校培养质量要求,就将被淘汰,无法顺利毕业,这会促使大学生刻苦学习。

总体看来,与发达国家大学实行“严出”培养模式相比,我国大学的招生、培养模式,还主要实行“严进宽出”方式,这让大学重视招生关,却不关注培养过程与出口质量控制,也引导学生重视升学考试,一旦考上之后,便失去动力、目标。这种模式会让学生忘记刻苦学习是学生的责任,因为不刻苦学习,没有要被淘汰、退学,或者毕不了业的巨大压力。

在美国,评价大学有一项基本的指标,即毕业率,有的本科院校的毕业率只有50%,之所以有毕业率这一评价指标,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是会严格按课程学习要求,给予学生课程学分,达不到学业要求,就不能获得学分。由于学校普遍对学生要求严格,所以,我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读书,普遍感到学业压力大,一些在名校读书的学生,甚至感慨“只要学校选得好,年年像高考”,这说的是有的大学每个学期的学习压力,都和国内高三时一样。

但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读书的学生,却没有感受到这种学业压力。换言之,我国教育,是让正在发育之中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承受很大的学业压力,而到了应该能承担学业压力的时候,却过着十分轻松的学习生活。由于学校老师对课程学习要求不高,平时没有多少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就变得无所事事。

而学校老师对学生学习要求不严,一方面是因为老师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对教育教学投入不够——要严格要求学生,就必须投入更多精力研究教学,进行探究式、项目式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严格要求并淘汰学业不合格学生,也吃力不讨好,舆论会质疑大学对学生不负责,家长会到学校找校方要说法,而校方(比如地方本科院校、民办院校、独立院校)还担心淘汰学生影响学校学费收入。

近年来,我国有的高校从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出发,逐渐引入淘汰机制,令不合格学生退学,但由于我国实行计划招生、计划培养制度,退出机制并不畅通。在美国,大学的淘汰、退出机制,是双向的,即大学可以淘汰学业不合格的学生,而学生也可重新选择大学,一名学生从一所大学退学,可以申请另一所大学,但在我国,一名学生被大学退学后,如果想在国内继续上全日制高校,必须重回高考体系,参加高考填报志愿,这也让大学淘汰学生,被质疑为剥夺学生的接受高等教育权利。

因此,要让学生刻苦学习,不能只有法律做道义上的规定,而应该通过教育管理制度和学校办学制度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到2020年就将进入普及化时代,也就是说,已经基本解决规模和数量问题,接下来必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这就必须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需要在人才培养中,加强过程评价、过程管理,建立淘汰制和退出机制。这需要高等教育,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系统的招生、培养、管理改革,包括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第一要务。

本文作者:熊丙奇

著名教育学者,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