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我们的思想阵地,取舍得当 - 校园趣事论坛 - 校园内外 - 小轻秀场

守住我们的思想阵地,取舍得当

Image

面对信息时代媒体大量信息的冲击,难辨是非成为一大难题,进而在某些有关政治、民族以及其他的稍显正式的看法上出现难辨难解的情况。然我想论述并非特别严肃性质的话题,也就是说我所提及的“思想阵地”是有异于那种用严谨文风和思想或者说是形而上思想所欲表达的。我说的“思想阵地”可能以一种个体化差异而有别于普世出现的有关于一个整体的思想问题,当然论个体自然也无法脱离整体,就像论整体也不能脱离个体一样,只是我更加着重于个体的论辩而已。

在这个时代,言论相对比较自由,因此大家也乐于发表对于实事热点的观点,自然这无疑是好的风气;但是人多口杂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多个民族并存的现实情况下,观点百花齐放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暂不论“阴谋论”,仅从因大如地域、文化,小如家庭等因素造成的差异开始切入。观点的差异不可避免,因而当我们接收到外来的看法时,怎样处理其与我们自身看法的冲突与共性无疑极为重要。我们必须有主观意识地去处理,凡事皆打个问号,这其实也算是从求索精神中借用来的,我们要主观地坚守“思想阵地”,但也非排斥外来物的死守。我们更愿意看到,即追求的其实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虽由于“精华、糟粕”的定义也受多因素影响,但当我们以此为基准去处理时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取得效用的,即便程度各有深浅。至于如何判断上文提及的“精华、糟粕”,我的建议是以自身实际出发,着眼于事实,以防陷入理论的误导圈——即忽略现实乌托邦似形而上的思想;且从多方面进行考究,谨防先入为主与陷入单向的思维曲线中。关于此,我最近也是了解到一些从前没有思考过的,却的的确确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在关于民生问题时,尤为明显,虽说也同为生活中的实事,然因有些部分涉及政府,因此又不会以一般的热点而论,因此就会出现两相径庭的意见。其实大多时候都是不好判断对错的,只是就如我之前所讲,要结合实际。有相当一部分人乐于在有关民生问题发生后,拿我国的做法与别国相比较,事实上是同时陷入了理论和偏执的双重怪圈;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这部分人的说法,因为的确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其他国家的确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他们也就只是一味强调我们逊于别人的方面,并未从实际国情出发去考虑某些东西的可行性以及未全面地看待事件不能对现有的努力做出肯定;这样就会导致一种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当这些观点传至那些并未有足够能力进行正确认识没有主见的人群时,也许提出此观点的人只是想就此对未完善的部分提出批评,但可能就会在部分人群中传达一种不好的思想,即可能导致这部分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态度倾向于不好。

事实上,很多人说“洗脑”一词,我其实以前也未做过多思考;然最近,我越来越觉得这词只是简单地用来形容某一现象的不全面说法。其实跟宗教一样,信则奉为神明,不信则无。因此政党所奉行的思想也是一样,并不只是喊口号似的,只有当你理性思考,才会明白它也是贴合实际的。这个实际是指我国的国情,因此当我们身在中国,就不得不也就是说不能脱离这个大环境,应当一次为基准来思考问题,我们是需要吸纳多方的思维,但当有的观点与适合我们国情的观点相悖时,我们就需要坚守“思想阵地”,这绝非是“洗脑”,因为这样与国情相悖的观点在本囯的社会里实践定是步履维艰且收益甚微的。这就让我想起来近来我听说过的一词——“公知”。本来这词是个褒义词,意为公共知识分子,近来是几乎是以一种贬义的性质出现的。我想这部分被称为“公知”的人,这个群体也必定是具有其复杂多样性的。肯定有恶意制造舆论导向的,也必定有本身出于自身的经历而做出思考后开展本质上是揭露问题意欲使民众了解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行为。我下面想举一个人为例子,从更实际的事件分析。

我相信柴静这个人大家都不会陌生,我从前所了解的,是她的孩子受雾霾影响而生了病,她自费拍了一部穹顶之下的纪录片;就是这样一位新闻工作者,我不得不说她这样做,无疑是出自一颗善良的内心,而使她重视该问题的无疑是她孩子的病症。我们必须予以对某些以肯定,例如雾霾形式的确严重,她以自己孩子的病情现身说法,很真实地呈现了雾霾可能的危害,也算是引起了人民和国家对于污染的重视。这是我从前所了解的,因此这就是单方面的,脱离实际的。我单方面地去看这污染多么严重,我脱离实际地去想国家为什么不去好好治理。然现在来看,我们可以说现在污染很严重,亦可以说污染没有治理好,但我们就不应该完全否定国家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即便有不作为的现象,那也一定会有作出成效的现象,因此看问题不能片面。还有后来我了解到柴静关于国家对污染处理方面的一部分事情,也许真如很多人说的,是认知层次上的差距。也许她是出于解决问题的基准,但是由于自身对这方面的确是外行,陷入了想当然的怪圈,因此她的某些质疑就显得不成立,并且同时这种质疑也将舆论带给人民,曾很多人一度深以为是。其实正如中科院院士丁仲礼所说,中国人口基数大,且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因此碳排放总量自然会大。还有她提出的关于汽车尾气、油品规则、以及清洁能源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属于好心办坏事。当她指出问题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副总工程师就此作出了答复。万战翔工程师说的一句话“外行看热闹”,是很通俗贴切的。他说北京的油达到了“京五标准”,与欧洲日本同水平,且政府也采取了限号出行的措施。他对于柴静提出的“我国的油品标准不是政府制定的,是油企制定的。”回应到:北京的京五标准是北京环保局制定的,国五标准是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这就是一种片面外行导致的。以及万战翔对于清洁能源的回应:“我国天然气只开采了百分之二十多,其实她根本不懂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是一个阶梯进行可持续开采的科学道理和技术,也不了解中石油为了加大天然气供应,不惜以高于国内价格进口的事情。且倘若放开采油将会鱼目混珠、假冒伪劣。”这给我的感触非常之大,也许我们只是单纯看到美国几千家油企,而我们都是国营。但我们真应该考虑自身的国情,现在中国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太多太多,也许美国造假的很少,但中国不一样,这是一个风气问题,并不是政府出台某些政策就可以根治的;说到底是很多不良商家的自身问题,虽说政府也应加强管理,然的确不宜将所有过错加之政府。柴静的观点即一味得以己之短较别人之长,我们的确提倡取长补短,然万事万物过分强调,尤其是这种形而上想当然的,适得其反。因此我想说当初其实很多人受到舆论的导向,这还仅仅非恶意的,因此这是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也就是我一直强调坚守我们自己“思想阵地”的缘故了。

我认真想了,为什么现在这种所谓的公知会受到大众的抨击,大多也是因为他们会造成这种严重的舆论导向吧!当然不只是公知,很多人发表言论也是想当然的,也才有了现在网络上“键盘侠”这一说法。因此无论是接纳观点还是发表观点,皆需作思考,对于不甚了了的事情持保留态度。

这篇文章即是针对如今信息爆炸情景下的某些我观察到的问题进行了浅显的,我自己观点融合某些实际事件的辨析。即我们要有主观上的警惕性,守住我们的思想阵地,取舍得当。当然,对于我这一篇文章所述观点也应是一样的态度。(重庆理工大学 张睿杰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