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AOF持久化详解(含配置策略)

AOF 被称为追加模式,或日志模式,是 Redis 提供的另一种持久化策略,它能够存储 Redis 服务器已经执行过的的命令,并且只记录对内存有过修改的命令,这种数据记录方法,被叫做“增量复制”,其默认存储文件为appendonly.aof

开启AOF持久化

AOF 机制默认处于未开启状态,可以通过修改 Redis 配置文件开启 AOF,如下所示:

1) Windows系统

执行如下操作:

#修改配置文件,把no改为 yes
appendonly yes
#确定存储文件名是否正确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重启服务器
redis-server --service-stop
redis-server --service-start

2) Linux系统

执行如下操作:

#修改配置文件:
vim /etc/redis/redis.conf
appendonly yes # 把 no 改为 yes
#确定存储文件名是否正确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重启服务:
sudo /etc/init.d/redis-server restart

提示:本节建议在您在 Linux 系统上操作 Redis,否则一些 AOF 的性能无法体现。

AOF持久化机制

每当有一个修改数据库的命令被执行时,服务器就将命令写入到 appendonly.aof 文件中,该文件存储了服务器执行过的所有修改命令,因此,只要服务器重新执行一次 .aof 文件,就可以实现还原数据的目的,这个过程被形象地称之为“命令重演”。

1) 写入机制

Redis 在收到客户端修改命令后,先进行相应的校验,如果没问题,就立即将该命令存追加到 .aof 文件中,也就是先存到磁盘中,然后服务器再执行命令。这样就算遇到了突发的宕机情况情况,也只需将存储到  .aof 文件中的命令,进行一次“命令重演”就可以恢复到宕机前的状态。

在上述执行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命令的写入,这是一个 IO 操作。Redis 为了提升写入效率,它不会将内容直接写入到磁盘中,而是将其放到一个内存缓存区(buffer)中,等到缓存区被填满时才真正将缓存区中的内容写入到磁盘里。

2) 重写机制

Redis 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aof 文件会越变越长。如果机器宕机重启,“重演”整个 aof 文件会非常耗时,导致长时间 Redis 无法对外提供服务。因此就需要对 aof 文件做一下“瘦身”运动。

为了让 aof 文件的大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Redis 提供了 AOF 重写机制,手动执行BGREWRITEAOF命令,开始重写 aof 文件,如下所示:

127.0.0.1:6379> BGREWRITEAOF
Background append only file rewriting started

通过上述操作后,服务器会生成一个新的 aof 文件,该文件具有以下特点:

  • 新的 aof 文件记录的数据库数据和原 aof 文件记录的数据库数据完全一致;
  • 新的 aof 文件会使用尽可能少的命令来记录数据库数据,因此新的 aof 文件的体积会小很多;
  • AOF 重写期间,服务器不会被阻塞,它可以正常处理客户端发送的命令。

下表对原有 aof 文件和新生成的 aof 文件做了对比,如下所示:

重写机制AOF文件对比
原有aof文件 重写后aof文件
select 0 SELECT 0
sadd myset Jack SADD myset Jack Helen JJ Lisa
sadd myset Helen SET msg ‘hello tarena’
sadd myset JJ RPUSH num 4 6 8
sadd myset Lisa  
INCR number  
INCR number  
DEL number  
SET message ‘www.baidu.com’  
SET message ‘www.biancheng.net’  
RPUSH num 2 4 6  
RPUSH num 8  
LPOP num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生成的 aof 文件中,它的命令格式做了很大程度的简化。

3) 自动触发AOF重写

Redis 为自动触发 AOF 重写功能,提供了相应的配置策略。如下所示:修改 Redis 配置文件,让服务器自动执行 BGREWRITEAOF 命令。

#默认配置项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表示触发AOF重写的最小文件体积,大于或等于64MB自动触发。

该配置项表示:触发重写所需要的 aof 文件体积百分比,只有当 aof 文件的增量大于 100% 时才进行重写,也就是大一倍。比如,第一次重写时文件大小为 64M,那么第二次触发重写的体积为 128M,第三次重写为 256M,以此类推。如果将百分比值设置为 0 就表示关闭 AOF 自动重写功能。

AOF策略配置

在上述介绍写入机制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宕机前,缓存内的数据未能写入到磁盘中,那么数据仍然会有丢失的风险。服务器宕机时,丢失命令的数量,取决于命令被写入磁盘的时间,越早地把命令写入到磁盘中,发生意外时丢失的数据就会越少,否则越多。

Redis 为数据的安全性考虑,同样为 AOF 持久化提供了策略配置,打开 Redis 配置文件,如下图所示:

Redis AOF持久化
图1:AOF策略配置

上述配置策略说明如下:

  • Always:服务器每写入一个命令,就调用一次 fsync 函数,将缓冲区里面的命令写入到硬盘。这种模式下,服务器出现故障,也不会丢失任何已经成功执行的命令数据,但是其执行速度较慢;
  • Everysec(默认):服务器每一秒调用一次 fsync 函数,将缓冲区里面的命令写入到硬盘。这种模式下,服务器出现故障,最多只丢失一秒钟内的执行的命令数据,通常都使用它作为 AOF 配置策略;
  • No:服务器不主动调用 fsync 函数,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将缓冲区里面的命令写入到硬盘。这种模式下,服务器遭遇意外停机时,丢失命令的数量是不确定的,所以这种策略,不确定性较大,不安全。

注意:Linux 系统的 fsync() 函数可以将指定文件的内容从内核缓存刷到硬盘中。

由于是 fsync 是磁盘 IO 操作,所以它很慢!如果 Redis 执行一条指令就要 fsync 一次(Always),那么 Redis 高性能将严重受到影响。

在生产环境的服务器中,Redis 通常是每隔 1s 左右执行一次 fsync 操作( Everysec),这样既保持了高性能,也让数据尽可能的少丢失。最后一种策略(No),让操作系统来决定何时将数据同步到磁盘,这种策略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所以不建议使用。

从三种策略的运行速度来看,Always 的速度最慢,而 Everysec 和 No 都很快。

AOF和RDB对比

RDB与AOF持久化对比
RDB持久化 AOF持久化
全量备份,一次保存整个数据库。 增量备份,一次只保存一个修改数据库的命令。
每次执行持久化操作的间隔时间较长。 保存的间隔默认为一秒钟(Everysec)
数据保存为二进制格式,其还原速度快。 使用文本格式还原数据,所以数据还原速度一般。
执行 SAVE 命令时会阻塞服务器,但手动或者自动触发的 BGSAVE 不会阻塞服务器 AOF持久化无论何时都不会阻塞服务器。

如果进行数据恢复时,既有 dump.rdb文件,又有 appendonly.aof 文件,您应该先通过 appendonly.aof 恢复数据,这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Only they who fulfill their duties in everyday matters will fulfill them on great occasions.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尽责的人才会在重大时刻尽责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